第(2/3)页 几十名力工,在几名工匠的指挥下,肩扛木板,往返其间。 要装修了,且要用最快的速度装修。 其中一名工匠的小徒弟问师傅:“地上全铺木板我理解,楼梯铺地板也可。为何棚上也要用打了蜡油的木板?从没听说过。” 他师傅看了看手中的图,与徒弟解释道,看到她这个棚顶木板下,画的全是挂灯了嘛?为的就是从棚上面吊下来许多小灯笼。 到时,棚顶和地上的木板遥相呼应,中间又挂了这许多灯笼,打了蜡油的木板会发光发亮,比照平日里的屋子要亮堂甚多。 这个师傅猜中了宋茯苓的用意。 展示柜的上方棚顶,是打了蜡的木地板,像吊棚一样。 然后从上面竖下来一排排小灯笼,或是油灯,总之,灯的数量会很多,这样就能照射展示柜了。 包括吧台也是如此设计,还有几个地方,都是这样的设计。 木板数量足够了,屋里十几个木工立即带着各自徒弟,忙碌了起来。 这是店铺里面。 二层楼后院,陆之婉派来的监工管事,此时也手拿一张图,正在指挥另一伙人,造“车库”。 中街门前,不能长久停车。 任何主子都是下车后,车子就要被车夫赶到店家后院。 为了让看起来更规矩些,也为将来少很多不必要的口角,宋茯苓建议陆之婉,后院“车库”隔开,各家马车不要乱停。一号库二号库标明。 此时前门,又一名管事监工,正在喊话道:“快些卸车,动作快些,这里不能久停。” 只看,门前来了好些乡下汉子,汉子们正往下抱一丛丛松树苗。 所谓松树苗,其实就是一米左右高的小松树。 这种树,冬天也常青。 宋茯苓想让店门前有绿色。 所以她在图纸上设计的是,用木头框架,栽种、围起这些小松树,在店门口围一圈。围成一个长方形,这样就规矩多了。 并且门前围起的部分,也就都归了他们了。 第(2/3)页